破局消纳瓶颈!中国首份新能源消纳系统性政策锚定“十五五”新范式

首页标题    新闻    破局消纳瓶颈!中国首份新能源消纳系统性政策锚定“十五五”新范式

11月10日,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》,标志着我国首个针对新能源消纳的系统性政策正式落地。该文件以“十五五”及中长期新能源发展为核心坐标,提出构建“多元消纳方式并存”的新范式,直指当前风电、光伏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电网稳定性挑战。

政策双阶段目标锚定消纳路径
文件明确两大里程碑:到2030年,建成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消纳调控体系,实现新增用电量主要由新能源发电满足,跨省跨区交易顺畅,支撑每年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消纳;到2035年,建成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,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挥基础配置作用,支撑国家自主贡献目标。

分类施策破解消纳结构化难题
《指导意见》首创性将新能源开发消纳划分为五大类型:统筹“沙戈荒”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、优化水风光一体化开发、规范海上风电开发、科学推进省内集中式项目、拓展分布式消纳空间。例如,对“沙戈荒”基地强调外送通道与本地负荷匹配,对分布式光伏则提出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“绿电直连”等创新模式。

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
政策要求强化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,包括特高压电网、数字化能源系统、智能微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在市场机制方面,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新能源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完善绿电交易、容量补偿等价格机制。隆基绿能等企业表示,政策与“电氢协同”“光储耦合”的能源解决方案高度契合,将直接缓解消纳瓶颈。

消纳能力成行业增长核心变量
多位专家指出,当前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消纳能力。厦门大学林伯强强调,随着新能源占比突破30%,单靠电网消纳已不可持续,需构建“发电-储能-用能”一体化新模式。金辰股份CEO祁海珅指出,多国经验表明,电力消纳与稳定供应是新能源建设的核心挑战,而我国通过特高压、新型电力系统及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,已形成综合调节能力优势。

光伏行业迎来结构性机遇
在光伏行业深陷价格内卷的背景下,《指导意见》被视为破局关键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9月,我国光伏装机达11.27亿千瓦,占可再生能源装机超半数。但消纳不足已影响投资回报,部分省份新能源可利用小时数逼近理论上限。林伯强认为,解决消纳问题将直接扩大建设规模,缓解行业内卷。亿晶光电董事长陈江明表示,政策将提升光伏电站投资收益,推动制造企业订单增长;中来股份则看好分布式光伏市场扩容带来的新机遇。

“十五五”关键在基础设施适配
林伯强特别指出,“十五五”期间的核心矛盾是基础设施与新能源发展的适配性。随着风电、光伏、储能技术已达世界一流水平,上游产能充足,未来增长将取决于电网、储能、氢能等基础设施的协同升级。彭澎认为,政策已为“十五五”甚至“十六五”的新能源新发展模式指明方向——从依赖电网消纳转向“多种消纳方式并存”,这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。

2025年11月14日 09:12
浏览量:0
收藏